青蛙怎么養殖青蛙養殖風險
食用青蛙人工飼養從人工采卵后養育孵化,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,每平方米水面放養600~800尾。蝌蚪孵出后4天開始人工投餌,蝌蚪需經一周飼養后移入飼養池。大約20~30天后逐步以紅蟲、水蚤、蠅蛆為主食,也可以豆漿、豆渣、豆餅粉、小球藻為主食,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。一般每萬尾用15個熟雞蛋揉碎帶水潑喂1~2次。5天后,改用豆漿、麥麩、豆腐渣配合飼料或米糠及魚粉等飼料,每天投入1~2次,飼料投放在餌料臺上,粉末狀餌料先用水調成粘稠狀再潑喂。
蝌蚪的管理:當發現池水中有氣泡或水質有腐臭味時要立即換新水,一般每3天換一次,天氣干旱多日,連續高溫時,每2天換一次水。
變態期管理: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變成為幼蛙。蝌蚪從出現前肢到完全變態的這一階段時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給,靠肺呼吸空氣,并開始躍出水面登陸棲息,當有90%以上蝌蚪變為幼蛙時,即可移入幼蛙池飼養。
由于青蛙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不會有一哄而上的養殖熱潮,不會形成市場的價格戰,跟傳統養殖具有實質的差異,沒有市場風險。 查看全部介紹